想超越星巴克?奈雪和喜茶可能还没有想清楚。

夹缝中开光,能持续多久?
奈雪和喜茶,不断上演着撕逼大戏,谁也看不惯谁。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——为“新中式茶饮”加冕称王。

奈雪和喜茶都是新中式茶饮的代表,他们微妙的夹在现有市面的各色饮品中,硬是闯出了一片天:
价格20-30 ——卡在高端饮品星巴克和常规奶茶一点点的中间地带;
品类是茶饮和糕点 ——卖的是不同于品类相近的奶茶与高端细品的咖啡;
服务小奢精致 ——和拿完就走与商务风格截然不同。
确实,这种“小众”气息的下午茶风格成功让不少年轻男女痴狂打call,不断火爆于各大平台。奈雪和喜茶也形成了分叉—— 奈雪主打贵族风的精致下午茶,喜茶则对准活跃创新的青年,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战略,各管各的。
但是这两家在选址上不约而同,开设在店铺费高昂的繁华购物街和购物中心,一路打响高质品牌的号角,朝星巴克发起冲击。

但是,他们的未来发展看似乎并不乐观。
顾客对产品是有热度减退的,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,如果产品不能够在维持原有质量上推陈出新,就很难形成长久经营。
目前为止,喜茶开设全国门店数量为450家左右,奈雪的茶有350家左右。向上看,“竞争对手”星巴克在全国的门店数超过了4000家;向下看,“不屑去争”的一点点在全国的门店数也超过了2000家。
喜茶与奈雪的茶打从一开始,就向星巴克看齐:抬高了大众对奶茶饮品的认知,单品价格提升;各种联名跨界营销;高逼格装修。

图示为奈雪の茶店面
很遗憾,他们只学到了表层。
在人力和成本管控上, 喜茶和奈雪的茶直接管理的员工数量都超过了1万名,人力成本巨大,同时,实现有品位的装修,他们将门店面积和地段无限包容,面积均超200平米,选址搭建在高档消费中心,星巴克在哪里,他们就在哪里。
想要与星巴克较量,没有星巴克这么完善的用户体系和供应链, 奈雪和喜茶需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,才能够落稳脚跟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——如何将自己的新潮持续保持热度,同时保证它的一个稳定特性,不显得那么浮躁。
很显然,除了最基础的“直营”需要改变,去保证自己的品质过关,会员体系、产品营销、产品更新都是不断更迭的。因为他们选择前进的方向,需要不断炒热去吸引顾客。而反观他们一心效仿的星巴克,,星巴克就能实现用户长期的信赖与热度,这与受众群体本就不同有关,但同时也印证了老品牌的持续发展的强大。

图示为星巴克的星享卡系列
同样,面对一点点这类更便宜价位的奶茶店,不是奈雪喜茶不屑,而是他们无法插足。喜茶和奈雪的茶的地方,几乎都有一点点,但同时,一点点去的了的地方喜茶和奈雪的茶却并不一定能去。
比大众奶茶的价格高出5-15元,足以发生很多事。
微博曾对这类饮品的涨价进行过一个投票,大众表示会酌情购买,但仍有25%的消费者认为“高出那么多钱不值”选择不会购买。由此很明显,奈雪喜茶已经成功打入较高端饮品,但“涨价劝退”也是大众对喜茶奈雪的态度。
虽然奈雪和喜茶意识到了下沉市场的重要,分别开辟新的“台盖”、“喜小茶”去收割下沉用户,但是很明显,一点点对此摆出了“不屑”,面对2k店面,完整体系的奶茶品牌,不和下沉的“新式茶饮”争锋保证自我,是一点点的战略。


相反,台盖与喜小茶售卖的鲜茶饮、果茶、咖啡、雪糕、纯茶等品类与传统大牌并无差别,想要实现对传统茶饮的打击,奈雪和喜茶可能好没有想清楚。
不上不足,比下也差点意思。
但很显然,面对星巴克、一点点和都可等一众竞争对手,勉强给自己扣上“新式茶饮之王”帽子的喜茶和奈雪的茶并没有想好未来该怎么走。
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曾说过,“茶饮料,是千载难逢的机遇”。
奈雪和喜茶确实成功的抓住了其中的一个机会点,但是如何将这个机遇运用好,不能光是体现在每一块精致且高昂的地板砖上。